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成立于1993年,主要依托王湘浩院士创建的吉林大学数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中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两个一级学科。实验室在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是国内唯一以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加强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数学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做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工作;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解决汽车、材料、农业、医疗和地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人才;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基于以上定位和发展目标,实验室与时俱进,对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符号计算与自动推理、知识工程与知识科学、计算智能与生物信息学、高可信移动计算和智能信息处理数学方法等5个主要研究方向,以及面向基础理论研究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和面向地区需求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等主要研究特色。

5年来,围绕这些方向取得了4项标志性成果:智能信息处理的微分方程方法,复杂知识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计算智能与分布计算研究及应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及应用。前3项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成果,部分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后1项是产学研紧密结合、助力地方经济的代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应用于农业、汽车、信息安全等吉林省支柱产业,取得重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主要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实验室在支撑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突出成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自建室以来,实验室在1998年、2006年和2011年三次通过教育部的评估,结果均为良好。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在各个主要研究方向均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科研成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基地。

近5年来,依托单位累计向实验室投入2721万元经费,其中基本运行经费508万元,985等学科建设经费813万元,各类人才经费1400万元。

近五年来,在依托单位吉林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拥有集中用房4000多平方米,坐落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计算机楼。实验室有独立的建制,并按照吉林大学的相关规定执行人事和财务权,具有相对自主权,实现了一定条件的资源配置。

学校利用中央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经费,在财务上给予实验室一定的支持。5年来,实验室获得依托单位的基本运行经费合计508万元,其中日常运行维护费88万元、建设费250万、基本科研业务费170万元,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全部用于每年的访问学者基金和主任基金。

实验室依托的两个学科(数学和计算机)持续进入吉林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吉林大学高峰学科建设规划,五年间向依托学科投入985经费2503.6万元。依托学科划拨了其中的813万元用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维护和实验室主要研究人员的科研业务费。

学校在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必要的政策支持,提供了多种人才引进渠道(如吉林大学唐敖庆教授计划、吉林省长白山学者计划、海外博士引进计划等),并为引进人才提供科研经费和生活补贴。借助这些政策,实验室在高水平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方面有明显提升。实验室累计获得依托单位投入的人才计划配套科研经费1400万元,其中经费1300万元,经费100万元。

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学校科技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给予了实验室工作的全方位指导与配合,并实行了严格的年度考核,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共同商讨改进实验室工作的办法和措施,真正成为了实验室发展的依托。